剛剛才看了一篇有關負利率的文章, 現在又有一篇類似概念的文章。負利率代表著錢存在銀行越來越不值錢,唯有投資理財,為自己的錢找出路才是王道。
作者: 黃琮淵╱台北報導 | 中時電子報 – 2012年10月15日 上午5:30
中國時報【黃琮淵╱台北報導】
油電雙漲引爆物價壓力,加上國內利率處於低檔,連動所及,今年實質利率「負」定了!靠存款利息過活的退休族首當其衝,新台幣愈存愈薄。
「實質利率」為一年期定存利率減掉物價後的利率,可以看成貨幣的購買力。以台銀一年期定存平均利率一.三七五%為例,減掉主計處預測全年物價一.九三%,今年實質利率將為負○.五五五%。
全年物價指數一.九三%代表過去花一萬元買到的東西,今年須花一萬○一九三元才買得到;但存一萬元在銀行的利息僅一三七.五元,代表原本的一萬元即使加上利息,仍買不起一萬○一九三元的東西。兩相抵銷後,購買力被吃掉五十六元,因此實際上只剩九九四四.五元的價值,購買力變弱了。
根據央行及主計處資料,在台灣,負利率已成為一種悲情的常態。第二次石油危機後,我國迄今近三十年間,共出現兩波負利率,時間點全集中在過去十年。
若從二○○四年六月,存款實質利率首次由正轉負開始...